一、概述水分影响绝缘材料的老化速度和绝缘性能,对于电子变压器油来说也是如此。在温度高达30℃、湿度高达70%以上的湿热条件下,水在各种油品中的溶解度可达50~70mg/kg。这个量尽管不大,却能大大降低油的击穿电压。若含水量继续升高,油将发生乳化,丧失绝缘性能。GB-未规定新油含水量具体指标,仅要求“报告”,但要求击穿电压必须高于35kV。由于含水量对击穿电压影响明显,因而“报告”的含义为虽然含水量不必严格控制,但却不能太高,尤其不能含有游离水和乳化水。这是一种定性的要求,那么,在新油的交货验收中就无法依据含水量做出是否合格的判定。IEC:对新油的含水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船舱交货时含水量不得大于30mg/kg,桶装或其他中等体积容器装载时含水量不得大于40mg/kg,为新油交货验收时对含水量的判定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向电子变压器油生产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运行中的电子变压器油,含水量指标控制得更为严格。《运行中电子变压器油质量标准(GB/T-)规定:投入运行前的油,对于~kV的设备,含水量不大于10mg/L对于kV的设备,含水量不大于15mg/L;对于kV及以下的设备,含水量不大于20mg/L;运行中油,对于~kV的设备,含水量不大于15mg/L;对于kV的设备,含水量不大于25mg/L;对于kV及以下的设备,含水量不大于35mg/L。随着电子变压器油的问世,电子变压器油含水量测试技术不断发展。人们曾用加热试油听爆炸声的办法判断水分的有无。后来,人们研制了试油器,用击穿电压的高低判断水分的多少,这些都是很粗略的间接方法。随着电子变压器额定电压等级的提高,人们对油中水分控制越来越严,从而研究了许多测定油中含水量的方法,但只有卡尔·费休早在20世纪30年代研究的方法最常用。后来人们又引入库仑法,逐步将卡尔·费休法发展成为一种高度自动化的仪器分析方法。IEC:规定的方法IEC:《绝缘液体油浸纸和油浸纸板用卡尔·费休自动电量滴定法测定水分》就是这样一种方法。二、测试原理和仪器1.测试原理库仑法是在卡尔·费休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卡尔·费休试剂(简称卡氏试剂)仍是库仑法的基础。卡氏试剂是由碘(I2)、二氧化硫(SO2)、甲醇(CH3OH)、吡啶(C5H5N)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该试剂的突出特点是能和微量水进行快速而彻底的反应,反应式如下H2O+I2+SO2+3C5H5N=2C5H5N·HI+C5H5N·SO3(式1-1)(氢碘酸吡啶)(三氧化硫吡啶)C5H5N·SO3+CH3OH=C5H5N·HSO4CH3(式1-2)(甲基硫酸毗淀)由上式可以看出,反应的本质是碘将二氧化硫氧化后,两者共同把水分解为一个氧离子(o2-)和两个氢离子(H+),而后分别结合成氢碘酸和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又被甲醇所络合。吡啶仅起惰性载体的作用。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电解1克当量的任何物质,都要消耗C的电量,如果计算出电解I所消耗的电量,就能求得I2的生成量,而碘的生成量等于式(1-1)中碘的消耗量,而所消耗的碘和水具有相同的摩尔数,据此就能根据所消耗的电量求得待测的水的质量。设待测样品中含水为Wμg,由于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相当于W×10-6/18mol。这些水将消耗W×10-6/18mol的碘,相当于2×W×10-6/18克当量的碘。若电解反应消耗QmC的电量,则由电量计算的碘的克当量数为Q×10-3/,那么就有2×W×10-6/18=Q×10-3/(式1-3)由式(1-3)易于导出W=Q/10.72若W=1μg,则Q=10.72mC,也就是说每电解1μg水反应掉的碘,需消耗10.72mC的电量。反之,每消耗10.72mC的电量,即对应着反应前1μg的水。2.测试仪器目前,好多国家都研制出了微机控制的微水测试仪。电子变压器和电力行业常用的有:日本CA-02、CA-05、CA-、AQ-6、MKC-3P、MKA-3P型,美国VA-02型,瑞士型和型,国产WS-1~WS-5型。这些仪器一般都整套供应,主要由下列零、部件构成。(1)主机。包括计算机、打印机、搅拌电动机。(2)电解池。又叫反应池或滴定池,是卡氏试剂和水反应、氢碘酸被电解的必需容器,一般由透明或棕色玻璃制成,池和盖之间为密封结构。盖子上有电极孔、加液孔和氢气排放管,有的在盖子上设进样口,有的在电解池一侧设进样口。(3)指示电极。多为铂电极。该电极通过碘离子与碘的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指示电解终点。从理论上讲,在往电解池中进样做测试前,电解池及电解液中没有水分,从而不应该有碘离子,但由于电解液总会从环境吸收微量水分,故指示电极在进样前就测得一个微小电位值。进样后,样品中的水和碘及二氧化硫反应,生成氢碘酸,指示电极上的电位因碘离子浓度升高而大幅度增加,于是电解开始。电解结束时指示电极上的电位又降到进样前的水平。仪器就是靠指示电极上电位的这种变化,确定电解终点、准确记录电解时间的,而在电解时间内的电流积分就是电量。(4)电解电极。电解电极一般由两部分组成:阳极和阴极。两者由底部装有半透膜的玻璃管隔开,管内为阴极室,管外为阳极室。阳极一般为网状,处于半透膜下方。电解生成的碘仍溶解于阳极室,生成的氢气通过氢气排放管排出电解池外。(5)氢气排放管。为装有吸湿剂的玻璃管。吸湿剂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潮气浸入电解池。(6)电解液。有卡氏试剂和有机溶剂配成,分阴极液和阳极液。尽管按照有关试验方法,试验人员可以自己配制电解液,并且IEC:仅仅指出“从市场上可购到已配制好的试剂”,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用自己配制的电解液,但还是应该从市场上购买,而不要自己配制,并且最好购买和自己所用仪器配套的电解液,这样才能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7)搅拌棒。多为磁力搅拌,处于电解池底部,由主机里面的电机驱动。三、测试操作对各种型号的仪器来说,测试时一般应遵守以下步骤。(1)装配电解液、连接线路。若是用新仪器做首次测定,首先,要按说明书装配好电解池,其次,要连接好电源线路和电极线路。(2)加电解液。确认线路准确无误后,用漏斗从加液孔往电解池加mL阳极液。电解池上一般有标示线。再往阴极室里加阴极液,使液面高出阳极液面约1/2。(3)开机预运行。打开仪器电源开关、搅拌开关,使仪器做预运行,电解掉电解池及电解液中已有的水分(实为反应产物氢碘酸)。这一电解时间根据季节不同大约需要0.5~2h。大多数仪器都用数字显示这一运行状态,有的还用指示灯指示。例如AQ-6型微水仪,开机显示“N99”,指示灯为水绿色,之后数字逐渐下降到“S1~4”,指示灯由绿变黄,预告预运行阶段终了。有的仪器在预运行结束时,还用声音提示。(4)设定参数。有些仪器在进样前应做适当的设定,如日期、进样量、样品号、计算方式、电解时间等。进样量可先由分析天平称出。若一段时间内固定用同一注射器,且电子变压器密度相同,那么称量一次后输入仪器即可,不必每次称、每次输入。测试结果多以ppm(mg/kg)显示、打印出来,也有以μg表示的。(5)进样测试。一般用注射器进样。根据所测油样含水量大致的高低,一次进样1~5mL。根据仪器自设定或操作者设定的电解时间,进样后仪器很快显示出最终测定结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卡氏试剂和水分有极强的反应性,进样中任何形式的潮气污染都会使测试结果升高,故必须严格操作。进样前一般要用干燥过的滤纸擦一下注射器封帽、针头、进样孔盖,千万不能用手触摸这些部位。环境湿度愈高,操作愈要小心。另外,由于不同的电子变压器油化学组成不同,其吸湿性强弱也不相同。个别吸湿性强的电子变压器油,在处理到含水量低于5mg/kg时,进样注射器自身密封不良即能造成测试结果升高3~4mg/kg,为了避免这种异常误差,要经常检查注射器的密封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