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机

中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第一个提出我们

发布时间:2024/10/10 13:36:46   

你知道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是谁研制出来的吗?我国的第一款芯片为何叫“夏50”?

大家好,我是著史人,喜欢的朋友请点个赞,您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工业救国

夏培肃,年出生于重庆江津的教育世家,祖父是前清秀才,父亲夏鸿儒是末代举人也是实业家,母亲是中学教员。因为有家族文化的熏陶,夏培肃从两三岁开始接触古典诗词,也无形中培养了她的爱国情怀。

后来夏培肃因病辍学,在家中自学完成初中的课程。年,以同等学历考入重庆南渝中学(今南开中学),在高中的夏培肃在理科方面更有天赋。

当时的国内正受战争的摧残,还是学生的夏培肃明白只有国家自强才不会受外国人欺辱,要想国家自强必要有自己的工业,“工业救国”的种子慢慢在夏培肃心中萌芽。

年,夏培肃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大学电机系,在大学时代,夏培肃对电路理论有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夏培肃考取了交通大学电信所研究生。当时夏培肃的研究生导师是张钟俊,研究的领域是电路张量分析,对她日后的计算机研究帮助很大。

夏培肃研究生毕业后,继续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深入研究电路理论,并对非线性常微积分方程和自动化理论也有探索。年夏培肃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进行博士后研究。英国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夏培肃以后的工作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身在异国他乡也感受到了周围本土居民的歧视。

夏培肃的房东太太是本土的英国人,有一次她问夏培肃原来在中国时,有没有收到她们捐赠的衣服,这让夏培肃尴尬无比。不光如此,当时大多数英国人都认为,所有的中国男子都抽大烟,所有的中国女人都会裹小脚,穷得没钱点灯。

当时夏培肃夫妇已经在科学上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听闻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夫妇俩果断放弃英国优越的待遇和生活条件,踏上回国的征程。年,夏培肃回国任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网络研究室研究员。

遇见华罗庚,命运转折点。

上世纪五十年代,计算机刚刚问世,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华罗庚感觉到这个庞然大物将改变世界。华罗庚提出我们中国要自己研制出电子计算机,听说这个消息的夏培肃非常兴奋,主动要求加入研究。

华罗庚

年初,在华罗庚的领导下,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研究小组成立,小组成员只有三个,分别是夏培肃、闵乃大、王传英。当时中国的计算机研究水平非常落后,甚至连一本系统介绍电子计算机原理的书都没有。

当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文章需要人手一份的时候,当时没有复印机,只能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下来,除了这些,他们的实验室也没有相应的实验设备。

后来计算机研究室转到钱三强带领的物理研究所,过了两年,夏培肃经过长期研究和初步实验,完成了关于中国第一台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同时编写了关于计算机原理讲义,后来被作为计算机教学重要教材。

计算机研究之路漫长又艰难

同小组的成员闵乃大到德国定居,王传英改行去苏联发展,计算机的研究之路只剩夏培肃一人。实验设备不全,实验条件简陋,还好她没有放弃。

年,夏培肃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电子计算机-----计算机。字长32位,内存容量字节。后来计算机安装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计算机为基础,编写了关于计算机原理和程序设计讲义,作为学校计算机系、物理系教材,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计算机人才。除了教学任务,计算机还承担了潮汐预报计算、原子反应堆涉射线能量分布计算、原子核等相关计算。

由于夏培肃爱人是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一时间夏培肃研究计算机,丈夫用来研究原子核成为美谈。

夏培肃在计算机科学上的突出贡献得到了国际认可,后来被邀请到英国美国讲学。

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人

夏培肃不仅在计算机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还开设计算机原理学习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后来这些人都成了计算机领域、国防科技等领域计算机方面的领军人物。比如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龙芯芯片主要研制人胡伟武……可以说是她为中国计算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夏培肃就多次向国家建议,我们国家要自己开展高性能处理芯片设计,建议国家大力支持芯片产业的发展,避免在高性能计算机领域受制于人。后来她的学生没让她失望。

年,胡伟武任龙芯CPU首席科学家,带领几十名年轻计算机人才,经过日夜奋战,终于在同年9月28日,成功发布中国第一枚通用CPU龙芯一号,从此,中国计算机行业结束了“无芯”的历史。为了对夏培肃从事计算机事业50周年表达敬意,胡伟武将这枚芯片命名“夏50”。

年8月27日,这位中国计算事业的奠基人与世长辞,享年91岁。有的人虽然死了,却一直活在人们心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1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