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积分机 >> 积分机发展 >> 民生调查实地亲测数字化生活是你想要的模样
本文转自:新民网
人脸识别数字关卡、自动生成健康档案、小区门口一键打车、社区食堂刷脸就餐……上海推动建设了若干数字化转型标杆场景,无论是智慧早餐、智能酒店、智慧养老,还是一键叫车、便捷就医、智慧健身,上海的数字生活图景越来越丰富。
目前,上海正在举办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周,总结回顾上海在数字化转型上的成效与经验,进一步激活数字潜能,推动“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的深度融合。那么市民的“数字获得感”究竟如何?
连日来,医院、酒店、餐厅、停车场、地铁站等地,从生活的各个细节体会“数字上海”的温度,也感受到市民对数字化生活的满满期许。
图说:“机器人”大厨做好一碗面新民晚报记者裘颖琼摄
体验场景:虹桥社区“AI食堂”
干净是个卖点点餐买单不算复杂
欠缺之处:细微失误让机器人“卡了”
上海虹桥社区有一家“AI食堂”——店里的两个大厨都是“机器人”,一个做面档,一个做炒菜。当食客选好心仪菜品结算时,只要把餐盘放到结算台上,就能自动识别出菜品、价格,并算出需要支付的总价。
8月25日上午临近11时,餐厅门口已经有两位老人在排队。住在附近的张阿婆告诉记者,她是这里的常客,子女不在家吃饭时,就会来这里打上二三个菜带回家。“这里的菜干净卫生,菜品种类不少,味道也可以,关键价格很实惠。”张阿婆说,点餐买单也不算太复杂,旁边还有工作人员帮忙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11时,午市开始,让工作人员查验好场所码后,记者拿上蓝色大餐盘到菜品区挑选:小荤6元、蔬菜4.5元、大荤9元、特色菜12元、米饭2.5元。工作人员会把选好的菜盛在小盘子里,放在大餐盘上,记者把大餐盘放到结算台上,屏幕上直接显示“炸猪排9元、酸辣海带丝4.5元、米饭2.5元,共3盘,总计16元”。支付方式也很多样,可以手机支付,也可以现金支付。
虹桥社区“AI食堂”区域经理张韵啸告诉记者,“AI食堂”可以解决餐饮业用人成本高的问题,还能分析来店用餐顾客的数据,比如哪些菜被经常点,哪些菜又销路不好,方便及时调整菜品。机器人做菜最大的优点在于干净和精准,因为是程序设定好的,火候基本能掌握得很好。现在店里的炒菜机器人已经会做一千多道菜。
“AI食堂”体验下来很方便,口感也和厨师烧得并无不同。不过,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因为工作人员中有机器人,也会偶尔出现“卡壳”现象。比如,一位顾客在点面条时,原本2分钟就能出一碗面条的机器人却迟迟没有把面条放入碗中。张韵啸在一一排查原因后,终于发现是盛面条的篮子歪了一些,导致机器人识别不到、报错。把篮子摆正后,一碗面条很快就煮好了。张韵啸感叹道:“机器人最大的优点是精准,但有时候最大的缺点也是要求精准。”
图说:医院的智能预问诊,在候诊时,病人可以通过手机提前输入病史和病情新民晚报记者周馨摄
体验场景:医院
带手机去看病挂号就诊缴费便捷
欠缺之处:凭条字小,系统有点复杂
8月26日下午,记者走进医院门诊大厅,4块印有“手机看诊教程”的易拉宝被摆放在醒目位置——打开“上海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