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积分机 >> 积分机资源 >> 月薪3000元运营新人,8年总结出什么是
对于运营人来说,完成任务不等于完成结果;好的态度不等于好的结果;坚守自己的责任不等于有好的结果;那结果,到底是什么?
如今运营行业的人才缺口很大。无论是高级运营人才,还是一线运营专员,大中小型公司都缺。为啥呢?我认为有2个表层原因:
频繁更换行业,无法形成有效经验
运营人员的工作结果,取决于对行业市场和公司业务的认知能力。认知越透彻,就越能找到运营方向。而大部分运营新人几乎是行业零认知,就业时更多注重的是岗位技能。比如一名文案或者编辑,跳槽时不注重行业经验积累,更强调自己的专业经验。
一般我招聘运营人员,10年以下工龄的,换行业超过3个,我是不要的。因为我认为在没有特殊资源的前提下,没有人能在2-3年时间里真正弄懂一个行业规则,更别说让他去建立新规则。所以,行业内通才,比跨行业专才,更适合做运营。
叫苦叫累,缺少耐性,没有结果意识
有一批运营人员,整天妄自菲薄,说运营工作不就是扫群、灌水、聊天、发货。运营岗位变成了重复、没有创意的体力工作。
只能说,这样的人并不理解运营工作。换句话讲:哪怕运营人员99%时间都在做体力工作,那1%思考时间才是运营工作的核心。这7、8年中,我亲自从零培养过30名左右运营人员,从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总结出:
%执行力是成为一名合格的运营人员的前提;50%行业洞察力+50%业务整合能力,是成为一名有结果的运营人员的前提。作者今天要讲的是:只有具备结果意识,一线运营人员才能找到自己工作重点,从全局思考细节,做出结果,不被淘汰。
什么是结果意识?先来听下我的故事
年我刚加入公司时,原本是一名英语老师。没多久,隔壁办公室辅导部人员出现变动,导致“每天扫QQ群”这项工作没人做了。“扫QQ群”这项工作当时在公司被同事们调侃为“裁员通告”“离职前最后一份工作”。原因是:先前的3名扫群人员都离职了。
我听到辅导部门老大和我的主管沟通“扫QQ群这个工作能不能交到我们部门”。我的主管起初是拒绝的,后来的谈话内容我就不晓得了。而谈话的结果是:扫QQ群工作到了我的头上。
那个时候,我的业务水平很差,非名校出身,英语能力一般,还在培训期。经常在整个办公室被不同的领导批评、纠正错误,大家也觉得我确实不适合做英文讲师,所以多安排一些其他“杂事”,保证工作量嘛。
这项工作的具体要求是:公司当时付费用户有多人,分布在50-60个QQ群里。每个QQ群每天要定时定点推送指定内容。主要是一些上课通知、知识分享类的。内容和话术都由对应的老师给我,我主要做复制粘贴。
因为规定的扫群时间基本是在别人上班前和下班后,所以每天我来得早,走得晚。有一次距离扫群时间就不到10分钟了,一直没有人给我相关的课程信息和话术。而且那天刚好是我生日,几位玩得好的同事在家里给我做了一桌菜,一直催我早点过来。那会思想很矛盾,脑袋里有两种声音:
小恶魔说:今晚不扫群不会被发现的小天使说:不行啊!要按时扫群小恶魔说:我也想扫群啊,没资料我扫个屁啊!小天使说:再想想办法。
当时除了课程主题,其他信息我一概不知。时间越来越紧张,后来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自己编辑了一段课程推广话术,然后又设计了一张课程海报,就发出去了。当时也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不是合适,如今回过头来看,很庆幸自己当时做对了选择。最后的结果是那晚到课人数超出平时30%。
有了这次的经验,我突然发现:哪怕一件普通的扫群工作,也是和到课人数息息相关的。后来我就养成了2个习惯:
每次别人给到我扫群内容后,我都要精心地设计一些话术创意。每次扫完群,去观察用户的回复情况,以及课堂内的到课人数。长此以往,我在公司练就了一项本事:别人给到我的话术,不用扫群,我就能准确地估算出这堂课的到课人数,估算出这条话术的曝光次数。我对于字的话术变得极其敏感,对于一周内扫群的时间点变得极其敏感。以至于后来,我在完成活动策划、微博营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