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积分机 >> 积分机资源 >> 后浪强音叶宸轩我喜欢和机器人打交道
年轻的一代,宛如奔腾的海水,在前行中翻卷出新的浪花。前浪奔涌不止,后浪生生不息。在滨江这片梦想扎根且蓬勃生长的地方,青少年们正在以饱满的热情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热烈的姿态拥抱未来。区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后浪强音”系列报道,聚焦我区优秀青少年,展现后浪新面貌新风气。
“这个小伙子非常努力,平常训练的时间比别的同学更长,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每一场比赛调试机器自动程序都要到夜里十一点多,赛场上如果遇到问题也能够很快想到应对方案,挺优秀的。
”这是王教练对叶宸轩的评价,作为滨和中学一名初二的学生,在指导老师赵少蔚的带领下,叶宸轩代表学校先后参加了信奥竞赛、杭州市阳光体育竞赛、VEX比赛,均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
第一次接触机器人是在江南实验学校就读四年级的时候,我从一系列课外拓展课中“相中”了机器人课程,最开始就是觉得机器人比较有意思,慢慢接触下来,我发现机器人研究不仅仅是简单地摆弄,它更考验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喜欢上了和机器人打交道。
到了滨和中学后,我第一时间就选择了“VEX工程挑战赛”拓展课,平常是每周训练一次,训练内容包括搭建机器、编写程序和比赛现场的操控。此外,我们有许多参加各类机器人比赛的机会,为了参加比赛,带队老师和教练会根据我们的训练情况进行打分,按照分数的排名选取学生组成参赛团队,通常是10-20人。比赛前夕,除了日常训练外,我们也会在课后及周末的时间进行加练。我算不上很有天赋,但应该可以说是比较努力,我始终相信勤能补拙,所以一旦有比赛,我会尽可能利用课余时间抓紧训练。
//
在团体赛中,我主要扮演了“程序员”和“操作手”的角色,负责写代码和操作机器人,写代码强调的是基础知识,而现场操作则更考验人的临场判断能力。我的心态比较好,比较适合当操作手,赛场上,“逆风”的时候,我能够很好地自我调节并且会安慰自己的队友不要灰心;“顺风”的时候,队友激动欢呼之际,我仍然能够保持冷静。如果说努力是“通关密码”,那么良好的心态则是制胜关键。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年9月份北京的那场比赛,经过赛季的第一场比赛后,我认真地观察分析不同参赛队伍的机器,回来后和教练交流沟通开始准备迭代我们的机器,我们第一代机器并没有把底盘前后车轮做到同时联动,所以在自动赛的时候机器启动的瞬间会出现小的速度差,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的速度差,顺着机器的运动就会由小变大从而对整个自动赛产生很大的影响。程序上我们也做了很大调整,难度也远超我们第一个版本,这是我第一次接触PID算法(结合比例、积分和微分三种环节于一体的控制算法)。看到具体介绍后我人都傻了,但是在老师的讲解和帮助下我们慢慢地掌握并开始尝试去编写双飞轮发射结构、底盘运动结构的程序。
底盘移动控制程序
经过一个暑假的备赛,我们团队在世界机器人大赛锦标赛上取得了VEX最高奖项“全能奖”,并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我们的努力付出,让我们收获到了满意的成绩。
相处许久,机器人就像是和我并肩作战的好兄弟,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一方面,我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和应急应变的能力;另一方面,经过多次比赛,我意识到团队比赛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的并肩作战,我越来越重视与他人的沟通协作。少年时期,应该多尝试、多探索,我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可以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除了研究机器人,我还喜欢打篮球、踢足球,也曾代表学校参加过足球比赛。
生在滨江、长在滨江,虽然我现在只是一名初中生,但是我能够切身感受到滨江对于教育的重视,给我们营造了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中我知道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未来,我想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也许目标会改变,但我奔跑的脚步不会停歇,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我希望能够和滨江一起努力、共同成长。
文字/董聪聪
编辑/周枫
一审/史申陈珠琴
二审/刘姿吟
终审/季斌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