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积分机 >> 积分机前景 >> 涅槃重生的路上,没有谁比谁更高贵,也没有
我有一个当警察的老朋友(早已经退休了),他曾经对我讲过这么一件事。
90年代的他,还是一名派出所普通民警,平日里抓抓小偷,赌博个打架什么的。有一天,他抓了一个打架斗殴的,录完口供之后准备带他去拘留所。
因为那时候派出所办公条件有限,很多非同案的嫌疑人并不能做到完全隔离。这位哥临出门乘人不备,狠踹了蹲在墙边的另一个犯罪嫌疑人两脚,一边踹一边还骂骂咧咧:“你TM的还是人吗?你这是丧尽天良……”——被踹的犯罪嫌疑人涉嫌猥亵女童。
现在的监狱更人性化相信这个时候,您的思维导图中一定会出现4个字:盗亦有道。
没错,尽管法律框定了善与恶的边界,罪与罚的程度,但案件的类别与性质,却为人们浇筑起了心理层面的底线思维。这种约定俗成的心理红线,无形中将犯罪者分出了3,6,9等,并形成共同认可的完整歧视链。
尽管打架斗殴也是货真价实的犯罪,但相比起更加“龌龊”的猥亵罪,显然在“逼格”上要高出很多,甚至可以成为监管场所拔高身份的资本——很明显,这位小伙子正是由于道德优势的驱策,某种正义感瞬间升腾,才会用“临门一脚”的方式告诉人们:“我和他是不一样的……”。
然而普通的打架斗殴最多能让小伙子在拘留所蹲上15天,这么短的时间内,他可能会在同一屋檐下身份标签的优势中蹲够日子,然后走人。他根本不能在在相同条件,相同待遇和相同命运的群居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种无法回避的真实交往。
如果所犯罪行到了刑拘的程度,犯罪嫌疑人将会在看守所经历一个漫长的司法过程。这个时候,道德优势将会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实际生活中逐渐淡薄。
然而,看守所里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会根据所犯罪行的恶劣程度来确定歧视对象。说实话,能够来到这里的人,也都不是什么吃斋念佛的善男信女,谁比谁也高尚不到哪里去。时间久了,这里的人们会发现,在这样的地方嘲笑别人,实际上是非常可笑的事情。“老监盖子”们甚至不愿过多打听室友们的案情。
疫情期间的监管场所即使恶性犯罪者“惊险”,“曲折”与“离奇”的描述,能为室友们带来短暂的感官刺激。但类同的案情他们听过太多了,身边也大都是这样的犯罪者。
看守所是司法过程中的过度时期,这里的人们每天都会在惶惑不安中猜度着自己的命运,哪儿有闲心去评价别人的是是非非。与生俱来的一点正义感,早就在倍受煎熬的日日夜夜中磨蚀的差不多了。
即使你把天捅了一个窟窿,与我何干呢?很多时候,人们会用外界正常社会的正义尺度和道德准则,将强奸,猥亵,拐卖等既恶劣又龌龊的犯罪者订上“丧尽天良”的标签。然而一堵高墙本来就已经将“好人”和“坏人”阴阳两隔,外面的“好人”当然有资格为犯罪者分出等级。但墙内的“坏人”有什么闲情逸致对别人的道德养成指指点点?而这种“扭曲”的价值观,恰恰是环境和命运造就的——人一旦到了为自己命运担忧的时候,对公共道德和心理底线的识别与评判就会逐渐麻木。说白了,被囚困于10几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吃着同样的饭菜,睡着同样的大通铺,忍受着同样的无奈与恐惧。相同的命运早已经将各自的人格等齐,谁对谁都没有道德审判的资格与兴趣。
在这里,受不受待见并不以所犯罪行的类别来划分。其实,看守所的监室就像一个家,在这里也就是搭伙过日子罢了。即使是杀人越货或欺男霸女的作奸犯科者,只要你待人和气,处事公道,出手大方,性格豁达(最关键的是能为号室作出“贡献”),同样能得到室友的尊重。
这里最被提防和看不起的,首先是那些跟管教走得近的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制度化的生活,大家是平等的尽管是法度森严的监管场所,但每个号室都有各自的“小秘密”。这里不会发生什么大事,但往往是那些周而复始的鸡毛蒜皮,将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训练出了“鹰的眼睛”,每个人的每个细微变化,都逃不过所有人的观察。如果谁跟管教交流密切,他就有“卖水”的机会与可能。
现在的看守所早就杜绝了具有明显暴力特征的“上菜”,但室友们对“危险分子”会采取“冷暴力”的制裁措施。方法分别是不经意的隔离,不约而同的敌视和看不出来的嫌弃。总之,就是用明规则给你挖坑,用潜规则给你上课——这样种冷处理的折磨,实际上比天天挨打还要难受,甚至连管教都无法介入。
还有一种人也会被大家讨厌:“怪捻子”。
在生活中,人们也比较讨厌那些小心眼的人,这里也一样。
这种人通常会用外面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标准来解读这里的生活,整天骂骂咧咧叽叽歪歪,嫌弃这个讨厌那个,看啥都不顺眼,经常会把“我在外面怎样怎样……”挂在嘴边。他们似乎永远都接受不了一个事实:大墙内外有着迥然不同的生存规则(这种人通常在外面也混的不咋样,而且大多也不是什么重罪)。
他们每天会喋喋不休地重复自己的案情,找这个“分析”找那个“预测”,然而他根本不管你当时的心情如何,这里的每个人都在愁肠百结的煎熬中度日如年,连自己的事情都搞不清楚,谁愿意听你像祥林嫂那样唠叨个没完?谁愿意让你的焦虑恶化自己的情绪?——在这里,最好的心态就是:该吃吃,该喝喝,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过度忧虑就是给自己找不自在,何必呢?
监狱管理制度更有温度说说监狱吧!
只要进了监狱,就意味着将要在这个封闭的机构里生活若干年,甚至一辈子。他们也许会在入监队最初的新鲜感驱使下,相互打听一下对方的案情,但只要到了分监区,几乎听不到犯人们相互谈论案情。紧张的生活和严苛的制度,让犯人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