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机

激活客户如何跨越银行积分体系这个坑

发布时间:2024/6/3 11:37:59   
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导读

为什么很多区域性银行,一边放着积分系统不用,另一边却用最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发放着各种“米、面、粮、油”?多家区域性商业银行(包括农商行、农信社)中,积分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乏善可陈。如此多的银行,在一个系统上面临困局,往往不是技术的原因,而是理念的原因,需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开放互联网”背景下,银行不应把积分系统仅仅定位为一个存量客户的维护平台,更应当将其定位为有效客户提升平台、睡眠客户激活平台、新客户获取平台。

积分系统是银行系统集群中,一个不那么受重视,但又必不可缺的系统。积分系统主要针对于零售业务,是银行完成客户交叉营销的手段之一,是商业银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方式,也是银行提升客户忠诚度的核心抓手。银行积分系统经历了信用卡积分起始阶段、多渠道多积分分离阶段、大零售积分整合阶段三个阶段。

为什么说区域银行积分系统是个“坑”呢?

截至年底,90%的商业银行(不含村镇银行),均已完成积分系统建设,不少商业银行甚至建设了不止一套积分系统。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区域性商业银行(包括农商行、农信社)中,积分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乏善可陈。甚至在很多银行,连员工都不知道所在银行已建设积分系统。如此多的银行,在一个系统上面临困局,往往不是技术的原因,而是理念的原因,需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银行积分系统的“坑”在哪?

第一,巨大的存量,使银行的积分奖励成为客户“鸡肋”。储蓄客户是银行客户的绝对主力军,以一家亿储蓄规模的银行为例,假设银行拟按照客户储蓄金额的万分之一给予客户积分,意味着这家银行将付出万的代价。对客户而言,在这家银行存款10万元,仅能兑换一件10元钱的商品,如果这件商品需要物流,那可能这10元钱刚刚能覆盖快递费。因此,对客户而言,这样的积分比例或许连“鸡肋”都算不上。而如果提高积分比例,每万分之一就是万的成本,而且这个成本只能覆盖存量,不会直接带来业务量的增长。这就使积分奖励成为银行不得不背负的“包袱”。因此就出现一个“怪象”,区域性银行一边放着积分系统不用,另一边却用最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发放着各种“米、面、粮、油”。

第二,能够有效生成积分的业务,面临“兑换难”的窘境。银行在一些利润清晰的业务中,往往能够正常地发放积分,比如,信用卡业务、中间收入业务等。而这些发出去的积分,却面临着一个难题——如何兑换?区域银行积分兑换面临很多问题,如商品种类少、配送价格高、配送速度慢、服务体验差等。由于无法向客户提供优质的兑换服务,这些能够持续给予客户积分的渠道,也难以发挥吸引客户、提升交易的作用。

第三,“封闭商城”导致积分转化率极低。积分商城普遍被建成了“封闭商城”,也就是说积分成为了这个商城唯一的货币,而单一客户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取足够多的积分,常常是“无分可换”,就造成客户的积分转化率极低。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积分的存在很快就会被客户遗忘,最终积分商城沦落为一个服务于极少客户的小众系统,难以发挥作用。

如何越过积分系统的“坑”?

(一)看清形势,是规划好积分系统顶层设计的理论依据

首先,“三降”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趋势,中青年客户是银行重要的利润保障。

负债利率、信贷利率降低以及息差降低(即“三降”)是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

一方面,随着宏观调控的精准化,以及大型国有银行的下沉,不少区域银行都遇到了利率倒挂的现象,息差明显收窄;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先后叫停了活期日均型、靠档计息储蓄产品,绝大多数的储蓄创新产品已终结。这一系列手段其实都在做一件事,降低综合利率水平。

在这一背景下,优化存贷款结构就成为区域银行的必然选择,谁能获得更多低成本资金,谁有能力获得、管理高收益资产,谁就在市场上获得了主动权。比如,贡献大额、长周期存款的大企业、中老年客户,区域银行“无其不稳”;活期、短周期储蓄占比较高,又能够接受较高贷款利率的中青年客户,区域银行“无其不富”。

其次,在“开放互联网”背景下,积分系统应该有新的功能定位。

手机银行已成为中青年客户与银行最高效的互动渠道。但由于区域性银行的规模、技术、人才等方面原因,导致其电子银行的竞争力不强、客户体验不佳。因此,中青年客户在区域银行有效客群中占比普遍偏低。

如何提升中青年客户的比重?积分系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开放互联网”背景下,银行不应把积分系统仅仅定位为一个存量客户的维护平台,更应当将其定位为有效客户提升平台、睡眠客户激活平台、新客户获取平台。

最后,积分系统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建设高频交易场景。

银行通过互联网获客的最大难点是客户交易效率低,这是由银行低频交易的属性决定的。腾讯、阿里、京东、美团,包括字节跳动,这些互联网平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依托了一个高频交易场景。因此,建设高频、有价值的交易场景,是区域银行积分系统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必要条件。

(二)看透自己,是筹划好积分系统具体功能的逻辑保障

第一,“二八法则”的客户结构,要求区域银行积分可实施“双轨制”。

“二八法则”在银行的经营中依旧适用,20%的客户贡献了80%以上的收入与利润。以一家有万客户的区域银行为例,存款余额1万元以上的客户,可能不足10万人。因此,积分系统就担负了一个重要的职能,尽可能把这10万优质客户留下来,并挖掘、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

因此在积分系统的设置上应该实施“双轨制”,制定两种积分,一种积分是客户的“定级积分”,这种积分不能兑换礼品,其作用是让客户知晓自己的等级、与上一级的积分差额,如何获得积分。另一种积分则是用于兑换的“产品积分”。

银行为不同级别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权益与增值服务,一方面能够有效调动客户“升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权益与增值服务往往不是直接赠与,需要与客户其他购买行为相触发,这就有效控制了成本。航空公司的飞行里程兑换机票,金银卡界定权益就是这个原理。

第二,控制成本,积分从“客户维护”向“产品定价”转变。

有了“定级积分”,就有效地为客户的存量行为做了交代。而可兑换的积分,则以产品为生成口径。比如说,定期存款的积分,可以精准地设定针对女性客户、3月1日—8日办理的一年期定期存款,规模5个亿,积分率0.2%,积分按月发放。可以给这种与积分相结合的储蓄产品起个名字——“玫瑰存”。

这种形式的积分,不需要考虑巨大的存量,只需要对这款产品负责。既能够调高积分率,有效吸引客户,也能够实现总量控制,使积分成本在可控范围内。当然,这种积分搭配的产品,也可以叠加至贷款产品以及中收业务中。

第三,让积分成为银行向客户支付酬金的一种方式。

随着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银行也不得不开展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银行的雨伞、纸抽等各种礼品,往往成了射出去“箭”——一去不复返。而“产品积分”则不同,一方面,向银行的线上窗口转化了客户;另一方面,有效过滤了占便宜的“羊毛党”。“产品积分”不仅可替代营销活动中发放的礼品,同时由于其选择度高,也可用于对客户转介绍的酬谢。

(三)看懂客户,是计划好积分系统推广方案的灵感基础

第一,互联网巨头已经将客户体验做到极致,自建兑换渠道无异于以卵击石。

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接受,都必须面对一个现实:今天的互联网巨头已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且铸造了难以逾越的行业门槛。银行无法建立像京东一样的次日达物流,也无法建立以百万计的外卖小哥组成的美团,也一定无法建立全球机场的贵宾室体系。因此,与互联网行业头部公司实现联动,是银行建立优质客户体验的最佳出路,往往能够使银行积分系统的应用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把客户“留下来”,区域性银行积分系统要坚持“请进来”,而不是“送出去”。

与互联网巨头实现联动,一定不是把银行的客户和业务“送出去”,让客户兑换一个代金券,去第三方平台上消费。而是要建立自己的产品品牌,通过技术把互联网巨头的服务“请进来”,把客户“留下来”。这样,银行自己的商城,才能够成为银行在“开放互联网”时代的线上窗口。

第三,有价值的东西才有粘性,区域性银行积分能够为客户创造银行以外的价值。

客户可以用积分在平台上兑换礼品,但客户的积分一定是少的,如果让客户用钱来消费,就会有效地增加积分商城的活跃度。银行做客户分层,可以为每个层级的客户匹配相应的权益,例如高级别客户消费满减10元、每月享用一次机场贵宾室服务等等,客户在购买商品时,“产品积分”可全部或部分抵现金使用。这样,一方面,激发客户业务集中于本行的积极性,使客户的分层具备了价值;另一方面,各种活动能够有效吸引新客户,使积分商城成为银行线上获客的一个路径。

越过“沟渠”的积分系统前景可期

“以客户为导向”的积分系统,将成为银行营销客户的纽带。银行常讲以客户为中心,但依旧是“拉存款”,而不是“拉客户”,我们常讲“交叉营销”,但甚至连绩效考核中都无法将客户作为统计单位。积分系统是银行将资产、负债和中收业务串联起来的纽带,对客户而言,他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在这家银行各项业务统一的评级反馈;对银行而言,建立了以客户为统计单元的服务产品,这一服务产品,将引导员工完成从“营销一笔业务”向“营销一个客户”的转变。

融入新渠道的积分系统,将成为银行在轻应用时代的电子银行窗口。电子银行的发展是随着技术的革新不断变化的,从最早的银行卡到PC时代的网上银行,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手机银行,商业银行电子银行的进步,都建立在其他先导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今天,5G让移动互联网的APP时代已经演进至轻应用时代,融入了转介绍、高频交易场景、陌生客户注册的积分系统,将成为轻应用时代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窗口。

接入丰富的优质场景的积分系统,将成为银行营销客户的阵地。很多银行做场景、做商城,最终失败的原因就是做得太像商城。我们必须面对“淘宝可以打造一个支付宝,但银行一定无法打造一个淘宝”这个残酷的事实。银行做商城,不是要把商城做到最好,而是如何把银行自身业务和商城紧密地连接起来,而不是专注地做一个游离于业务之外的商城。积分系统接入丰富的线上场景,银行可以在充分满足客户体验的同时,更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专注于如何用好商城这一阵地,吸引、提升更多的客户。

百万读者都在看

银保监会:鼓励大行63岁以下临退休人才担任中小银行董事长等职

人物|刘小萃:普惠金融滋养了我!一位媒体人与普惠金融的不解之缘

要闻盘点丨十一月,农信系统发生了这些大事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主编/刘小萃责编/叶青制作/王雪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4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