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依托“扶贫+扶志+扶智”三扶模式,通过政策宣传、典型选树、乡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积分激励机制等方面给贫困群众补足“精神之钙”,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真正从思想上脱胎换骨,从行动上户户争脱贫,人人奔小康。构建宣传矩阵营造脱贫氛围充分发挥“中国泾阳”“泾阳融媒”等平台推送脱贫攻坚政策及工作进展情况,扩大受众覆盖面;在各乡(镇)重要路段路口、村、学校、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场所,通过户外广告牌、电子显示屏、标语、宣传栏等载体展播脱贫攻坚专题报道、宣传片和标语;采取微宣讲、在线课堂、村大广播宣讲等方式开展扶志宣讲,将道德讲堂宣讲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效结合,今年以来已开展道德讲堂次,参与人;推广传世家训条;村规民约修改条;开展道德评议场次;红黑榜公布次;深入挖掘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通过中省市主流媒体和县内等平台广泛宣传,形成了浓厚的氛围。文化墙会说话传递脱贫信心“扶贫先扶智,善治治穷根”。时下,走进泾阳县各行政村,一面面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又充满正能量的文化墙映入眼帘,这些修建在农家院落、乡村主干道上的文化墙,色彩鲜明,内容丰富,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增添了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泾阳县把道路硬化、改水改厕、整治环境卫生、植树绿化等工作进行得有声有色,从前的脏、乱、差现象早已没了踪影,整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打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亮化工程的同时,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贴近生活、图文并茂的图文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传统美德、家风家训等内容绘制为文化墙,引导广大农村群众遵守道德约束,淳朴民风言行,增强村民内生动力。破除传统陋习创新文明乡风以行政村、村民小组为单位,不断健全《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有关配套制度,特别是在红白理事方面,吸纳有能力、会理事的“五老”、乡贤等进入红白理事会,对婚丧喜事操办规模提前把关,对大操大办行为及时制止,引导群众自觉遵守、相互监督,净化社会风气。全年规范红白事场次、节约费用万元,开展道德评议场次。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贤议事会”作为继承弘扬优秀传统,创新乡村治理方式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全县8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贤议事会”76个,设立“乡贤议事大院”个,评选乡贤余人。创新运营方式建立积分机制以“爱心超市”为依托,开展以人居环境提升积分管理、乡风文明积分管理、文化及公益事业等形式为主的积分式扶贫激励长效机制,引导群众以劳动换积分、以积分兑奖励,激发广大群众“比着干、争着干、主动干”的内生动力,从培养简单的生活习惯开始,逐步帮助贫困群众杜绝“等靠要”的懒惰思想,让“扶贫扶志”真正落地落实,让“爱心超市”在助力脱贫攻坚、优化人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爱心超市实现64个贫困村全覆盖,非贫困村3个。67个爱心超市发放积分032分,已兑换分。选树道德标杆激发内生动力发挥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等阵地作用,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更好推动移风易俗深入民心。已在王桥镇岳家坡村、云阳镇三里村、安吴镇岳家村、龙源村等镇村文化演出71场,惠及群众余人,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深入开展了“泾阳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孝老爱亲”“好媳妇”评选表彰等文明创建活动,树立起了一批带动群众、影响群众的道德标杆。各镇村也利用“五一”“国庆”“重阳”等重大节日,大张旗鼓表彰孝子孝媳、助人为乐等先进典型,并“善行义举榜”公示宣传,不断弘扬先进、倡导文明。今年评选第六届“泾阳好人”20名,各镇村评选孝子孝媳共55人,孝顺家庭84个,“善行义举榜”张榜公布次。技能培训扶智巩固脱贫成果针对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培训意愿、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统筹各类培训资源,持续开展贫困村扶贫公益培训,围绕苹果、桃、柿子、蔬菜大棚、羊鸡牛等十多个特色产业,采取专家授课、现场培训、“农家课堂”等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都能实实在在地学到种养技术。在就业扶贫中,出台激励单位用工优惠政策,通过实施“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新模式,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既“富了口袋”更富了“脑袋”,真正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从而提升了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和增收能力,不断巩固精准脱贫成果。今年全县已完成培训20期多人次,多人实现就业,多人实现创业。此外,泾阳县扶贫扶志宣讲团开展“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以“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全县脱贫攻坚、追赶超越、实现脱贫梦想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和道德支撑。凡本平台所有作品,均拥有版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泾阳县文明办作者/来源:泾阳融媒内容如有不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