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机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

发布时间:2024/1/22 13:46:01   
北京有没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慢慢替代传统的教育方式成为先进的教学理念。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水平、品德培养都得到全面发展。小学这一特殊的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个性化比较突出,独立意识比较强。教师需要掌握住学生这一时期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班主任;策略分析

  引言:

  班主任作为学校和学生的连接者,在德育教育中所采取的措施将会直接影响小学德育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小学生这一阶段具有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等特征,班主任要抓住学生现阶段的发展特点来组织和实施德育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将学生德育教育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连接起来,深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一、小学班主任激励德育教育的意义

  1.弥补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

  现阶段家庭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很多家长往往过度溺爱,不断满足孩子的各类生活要求,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启蒙,造成孩子物质条件充足,精神品德缺失的现象,因此,学校就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弥补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学校激励班主任老师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进而更好的满足孩子们的品德需求,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2.能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德育教育的宗旨就是满足孩子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德育教育激励措施目的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穿插德育教育观念,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受到教育的熏陶。激励德育教育,有利于让各科老师意识到德语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各科老师发挥其课堂作用,在教学中贯穿德育思想,让孩子们在多样化的课堂中全面成长。

  二、当代小学德育教育实施现状

  1.教学缺乏德育教育意识

  在日常教学课程中,教师想要渗透良好品质,就需要潜移默化将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德育是一种思想教育方式,只凭老师口头教学不与实际相结合,德育就成了一纸空文。所以想要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需要将德育教育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因而教师应该深挖各个教学内容所包含的德育因素,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及时通过教学内容来传达老师想要学生掌握的美好道德,让学生做到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就能受到文化和道德的熏陶。

  2.缺乏对德育教育激励的创新

  很多学校发展德育教育往往都发布一项文书,督促教师进行德育教育,很多老师可能会特意开展德育课堂,但是简短的课时,没有生动的例子,不能让孩子们深入的了解什么是德,或者是很多学校会举办课外活动来锻炼孩子们的思想和身体素质,但是这些举措往往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过了风头,孩子们依然无法得到很好的德育教育机会。

  3.缺乏有效的德育激励评价标准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缺乏激励评价标准,开展德育教育,简单开展了,只能说明此类活动存在,但是成效如何并没有科学的依据来评判,所以日常班主任鼓励德育教育时,要注重德育的成效,在开展德育活动的同时要制定考核标准,观察学生的反应,筛选出有效的德育活动进行普及,引导老师进行有效德育教育,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三、班主任如何有效激励德育教育实施

  1.做好带头作用,提升自身组织能力

  班主任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和实施方案直接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要发挥班班主任的带头作用,对相关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注重发挥实践对德育的载体作用,积极开展各类课外教学活动,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植树活动或者是夏令营,制造德育教育时机,让学生懂得爱护大自然,磨炼不怕苦难的艰苦意识。

  2.创新德育教育激励措施

  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摆脱传统教学桎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一方面,班主任要提倡各科老师将德育融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中,加强任课老师的德育教育意识。另一方面,要结合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丰富激励措施的形式,例如,在举办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中,可以以助人为乐为主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投入到学校,投入到社会,争做好人好事,以小组积分的标准,每位同学将自己日常所做的好人好事记录在小卡片上,一周一算分,分数累积最多的小组可以获得短时的奖励,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促进社会实践活动持续进行,或者举办辩论赛,围绕“扶与不扶”的话题进行小组间的辩论,让学生在激烈的思想碰撞和交换中领悟正确的是非观和处事方法,在一个月结束后,每个人要写一篇活动报告,谈一谈通过做好事得到的感悟,以及对未来自身投入社会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一个月一个主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学生都能夠得到德育熏陶,这样知与行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德育的意义,促进学生身心均衡发展,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3.建立有效的德育激励评价机制

  要想更好的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效,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评价机制,将实践和调研相结合,进行整体分析。例如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激励标准,对于那些课上活泼开朗的学生,要采取赞扬的激励方法,加大他们的信心,进而带动课堂氛围,提高其他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对于那些内向安静的学生,要采取鼓励的激励方法,不给他们增加课堂压力,引导他们融入课堂实践。同时,班主任也要注重评价措施的实施,在举办活动时,不仅要注重活动的成效,更要积极与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切实了解学生感受,进一步挖掘学生需求,不断完善活动形式。

  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班主任老师要结合小学生的阶段性特征,提倡各科老师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同时要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活动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切实领悟到德育的真谛,而且要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让每个举措都能依照标准考核,进而筛选出最为有效的激励措施,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效,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嘉雯.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亚太教育,(24):52-53.

  [2]吴园勤,李桧.浅谈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考试周刊,(94):-.

来源:学习与科普(知与学)年27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2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