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积分机 >> 积分机资源 >> 你为什么会买到假机票
前几日,
年,携程发布了自己的开放平台,至此它变得跟去哪儿一样,接受代理商入驻。入驻的政策是每一张在携程上出售的机票,携程分走票面价的0.5%。年第一季度,携程的财报表明,有超过60%的机票交易量来源于第三方合作伙伴,即代理商。
毋庸置疑,所有的机票都来自航空公司,代理商自然也是。年,国家取消了机票代理费统一收费标准后,机票代理的主要收入来源为3%(每张票)的代理费和完成一定的售票量后航空公司给予的返点,就是通常所说的“3+X”制度。
一家代理商的负责人蕾蕾告诉笔者,X随季节变动,业绩好的时候最多能给到12%,而3则是保底的稳定收入来源,卖出一张票就赚一张票的钱。
好景不长,去年5月,南航率先发文取消代理佣金,随后国航夏航等众多航空公司跟随,国内进入了机票代理商“0佣金”的时代。这意味着,机票代理不再是稳赚钱的生意,如果没有达到航空公司定下的销售额,可能辛辛苦苦干一年最后什么也赚不到。
金钱是万恶之源,事故就从这里开始。
机票代理的猫腻多
在携程上买机票,为什么会遇上代理商的价格和航空公司
(代理商工作人员给“李淼”的爆料)
组合产品违规拆分销售则更是离奇。对代理商来说,通常国际航班的国内转机航段价格低到几乎是赠送,于是就有代理将国内航班拆分卖出,随后取消后半段的国际航班行程,前半段的机票价也就几乎相当于是白赚,但购票者是完全不知情的。不过也有用户X投诉,在办理从北京飞往上海的等级时,工作人员要求其出示签证,一头雾水的X只能不断的联系代理商,结果错过航班。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代理商可以向航空公司申请团体票,折扣几乎可以低到票面价的4折,拿到团体票后,代理会把这些机票加价分拆卖给散客。当然这样也会有潜在问题,团体票是无法单独退改签的,想要换票,只能陷入和代理无限的拉锯战。
这一次的事件中,随着“李淼”曝光出的影响最大的事件还是“积分购票”。事件中,从福州飞往北京的林先生在提出升舱申请时,被告知自己购买的全价票是“积分兑换”的。随后还有傅先生爆出,从东京回国时,工作人员告知他在携程上购买的机票是用日本一位乘客的积分兑换的,要求出示亲属关系证明。
随后有律师指出,用户通过携程网订票,与携程网形成了合同关系。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利用他人的积分兑换机票并销售,涉嫌欺诈。
蕾蕾介绍,代理用积分购票在业内并不罕见。有一小部分的可能是携程内部的工作人员和代理商勾结,倒卖网站积分;还有可能是代理商从普通用户手中低价购买里程。如果没有发生意外,几乎很难发现。
退改签也成盈利模式
如果代理不愿意给你寄行程单,那可能就意味着,你买到的票价格出了问题。有M女士在投诉中称,自己购买的从北京飞往上海的机票,票面价为元,结果拿到手的行程单显示票价为元,这就是代理从中间私自加价。
另一位代理商的负责人Jack向笔者介绍,更有代理会以“低碳套餐”为名,拒绝向用户出示行程单,或者干脆出示一份手写的行程单糊弄过关。
那退改签呢?我们都知道,在携程上通过代理商购买的大部分机票,退票都是只能退燃油机建,而在航空公司
现在,笔者注意到,在携程购买机票时,全程只有支付页面的右上角显示了供应商的名称和代码,并没有任何资质说明,也没有任何星际评定(去哪儿有)或用户评价(去啊有)。在黑代理遍地的今天,用户如何能够安心购票?
防不胜防。目前航空公司为了提高直销率,将大幅降价的机票只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