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机

河南省积分制管理研究院积分制管理实效

发布时间:2025/3/9 12:57:04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169886.html
你好,我是贾颜涛,多年以来一直专注于成长型企业的积分落地,深度服务过以央企单位中储粮(新郑)基地、国有上市企业光明乳业以及新百利超市连锁等为代表的百余家企业。首先从我经历的一个真实挑战讲起,临近春节前,国内某著名奶茶与冰淇淋连锁品牌总部的老总找到我,给了我一个真实挑战,“贾老师,我们在年想重点提升一下员工的积极性和幸福指数,怎么办?”那么这个问题反映的本质是什么?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足以解决此类问题,急需一个新的解题方案。面对这个挑战,我给出的方案就是引进《积分制管理》,于是其公司高层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在年1月下旬为其进行第一批针对15家直营门店管理层和总部高层进行了为期3天的《积分制管理落地方案班》的授课,将积分正式在公司落地。截止目前,从公司调研和积分使用大数据的观察反映,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原来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现在员工每做一件事或完成一项任务立刻就可以获得一次积分,“点滴贡献,即时认可”,大大提升了员工的获得感,增强了员工的幸福指数。一、传统的管理方法为什么不行了?在这里我想请教一下各位,有没有觉得员工现在变得越来越难管了?相信很多同学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传统管理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叫做“怕”,就是我要管你,你必须得怕我,这也是为什么企业存在很多罚款制度的原因,比如说你业绩没完成,我要扣你奖金;迟到10分钟要罚款20元;然后团队目标未完成集体惩罚做俯卧撑等等。但随着员工越来越年轻化,你会发现现在的员工还怕你吗?你想让一个95后怕你,你觉得容易吗?你的罚款还好用吗?我相信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定了很多罚款制度,但几乎都做不到百分之百执行,因为员工反感扣钱,管理者也不敢扣钱。而且是我们会发现,只要是罚款一定产生负能量,有时候罚10元钱可能会产生十倍百倍的负能量。所以通过把企业规章制度、操作流程与罚款挂钩这种方式,来约束员工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现代的员工管理现状。二、管理的本质,不是把人“管死”,而是把人“管活”。首先,我想请教各位,在很多企业规章制度里,是奖励比较多,还是处罚比较多?很多企业的规章制度,一般都是这样的模板:“公司规定/要求/禁止员工怎样怎样,否则就如何如何处罚”,那这么多规章制度,请问起到的作用是约束人,还是激励人?员工看到这些规定,心里会有什么感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意思是,不是想着主动多做事,而是别犯错。因为在传统的管理思维里,员工一度认为,干的好了不一定有认可,干的不好肯定有处罚,所以“多干等于多错,少干等于少错,不干不错”,那么工作效率肯定是低的可怜,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提升员工动力,不是靠约束,而是靠认可。管理的本质,不是把人“管死”,而是把人“管活”。其次,我们都知道企业管理两件事,一是管事,二是管人,毫无疑问管人才是核心。因为所有事儿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那么员工身上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不是不会干,而是不想干。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动力不够。人不是机器,而是一个拥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存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器很难取代人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激发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他变得有动力呢?人的动力源自于三个字“被认可”,我常讲一句话“人们需要被认可的感觉,就像人类需要空气和水一样”,意思是没有人不需要认可,只不过是被认可的方式不同。为什么员工没有积极性,因为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对于员工的认可不到位。很多事情干与不干也没什么影响,也没有什么及时的奖励,就等于白干了。员工不是怕干活,而是怕干了以后没认可。所以,哪里有问题,一定是哪里缺少了认可。但其实我相信,很多管理者都知道要认可员工,而在传统的管理中很多管理者根本没有太多奖励员工的权力,只有按照规章制度去扣款的权利,所以很多管理者都会有一个感觉,有心无力。所以我们不是缺少认可员工的思维,而是缺少认可员工的工具(载体)。那么积分制管理就是这样一个工具,不是用来约束员工,而是用来激励员工。积分就像给每一个员工建立一个“行为银行”。把员工的能力和综合表现统统用积分(奖分和扣分)进行数字化呈现,通过积分的排名与公司的短期、中期、长期激励资源进行挂钩,然后向高分人群倾斜,让优秀员工永远不吃亏,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是干多干少都一样,而是要优秀员工得到多实惠。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不是让优秀的人才被埋没,而是让优秀的人才快速脱颖而出。三、如何落地积分制管理?1、落地步骤:首先进行管理培训,让大家掌握《积分》的原理和应用方法,然后结合公司各部门管理层的管理心愿,建立一个挣分平台(即制定公司的积分奖扣规则),紧接着建立一个积分的使用平台(即结合公司实际激励预算,制定出积分的短期、中期、长期的使用计划),然后建立一个大数据记录分析平台(即积分APP的搭建)。2、实践中应该避免的误区:一是,在制定落地积分方案时,切记贪多,因为积分方案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核心是通过积分的思维为管理者建立管理抓手,想解决什么问题就建立什么样的奖扣抓手,随时生随时灭,随时增,随时减。积分不是为员工服务,而是为管理者服务。积分不是给管理者增加了任务,而是给管理者多了一个让他更加轻松做管理的工具。所以,积分制管理是老板送给企业管理层的一个最好礼物,因为让他有了抓手。二是,在制定积分排名规则时,一定要分阶段、分群体进行排名,要把有相同奖扣分机会的人放在一起排名,才能确保相对公平,让员工信服。三是,在做积分奖励方案时,一定要遵循一个10字原则“有预算,有感觉,按期兑现”,若没有预算,可能激励过大,造成成本失控,也有可能激励太小,员工没有感觉,最严重的就是不按期兑现,失信于员工。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最终员工不玩了,导致流产。3、经典操作机制示范:示范一,该学员企业引入积分后,在年底的春节福利发放时采用了“分配机制”,即按照积分的排名将员工分为三个档,积分排名前20%的人视为一档,予以重奖,奖励元礼品;排名中间70%的人视为二档,予以鼓励,奖励元礼品;排名最后10%的人视为三档,则要给予一个警示信号,发元的礼品。让优秀的人跑起来,让普通的人动起来,让落后的人慌起来。后来,公司的老总反馈说,很多一档员工都跑过来感谢领导,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核心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现在有了评价标准,人人都信服。不是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人人都一样的大锅饭,而是按贡献大小进行的差异化分配。其实很多员工,不是太在意多了多少奖励,而是在意我的表现有没有被看见。记得罗胖在年跨年演讲中讲的“人终其一生的追求是被看见,好的系统,让人真的被看见”,积分就是这样一个好系统,等于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本功劳簿,清晰记录员工的每一次付出,并让所有人都能看得到,也会产生向标杆看齐的价值。积分奖励的核心,也不是一定要增加激励成本,而是要调整分配比例。按照积分排名来做奖励,有可能激励预算不增加,激励的效果却十倍百倍提升。示范二,在很多企业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员工上班迟到的问题,那么绝大多数企业处理的方式都是罚款或者叫“乐捐”,但你会发现执行效果并不好。而导入积分后,就建立了一个特别有效的机制“全月无迟到奖励机制”:员工每天提前15分钟打卡,+10分/天,迟到扣30-分,全月无迟到+分+奖票一张(可用于抽奖),全年无迟到+0分+奖票一张。此机制实施后,产生了极大的改善作用,而且在无形之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员工的敬业程度。稻盛和夫讲:“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的确如此,一个企业员工经常迟到、早退,事假等现象,不是他真有事儿,而是他对待工作的敬业程度不够。所以,在很多的学员企业当中,每年都会涌现出很多全年无迟到,全年无事假,全年无休出勤天及以上的敬业员工。而且你要相信这些人,一定不是要求来的,而是员工自愿的。反映的还有什么,员工在这种氛围当中工作,不是痛苦的,而是开心的,幸福的。四、总结好,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第一,管理的本质,不是把人“管死”,而是把人“管活”。第二,我们不是缺少认可员工的思维,而是缺少认可员工的工具(载体)。第三,积分制管理就像给每一个员工建立一个“行为银行”,给企业建立一本功劳簿。讲到这里,我相信大家都应该对《积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如果您感兴趣或还有一些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我和我的团队非常乐意为您提供1V1的咨询服务,我们将始终致力于在积分制管理领域上,成为值得被您长期信赖的一站式服务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0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