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李晗为强化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能力,从而营造遵规守纪、积极向上、环境整洁的良好学习氛围,逐步提升班级管理中的纪律、学习、卫生三大标准。11月23日下午,定陶区第三实验小学召开了以班级管理的奖惩机制为主题的班主任工作交流会。校领导及全体班主任参加了交流会。一年级五班班主任桑雪老师分享到,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班级施行奖励贴的奖励制度,具体体现在行为习惯、作业、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通过每天记录小朋友获得奖励贴的情况,每周一班会课进行总结,发放奖品。对于班上一小部分自觉性不高,学习上有点落后的学生降低点标准,只要感觉到他们有点进步就会奖励,这样既给优秀生提供了竞争平台又照顾到后进生,让他们觉得只要自己跳一跳就能获得奖励。二年级五班班主任游丽艳老师说,学期初,她会给每一个孩子建立成长卡,通过孩子们的表现获得抽奖卡片。具体的细则主要落实在两操、纪律、卫生、文明礼仪和作业几方面。采用这样的班级奖励机制,其实是为了促进孩子们的自我激励,在班级中形成竞争关系,最终达到好习惯自我养成的目的。让孩子们能够明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哪些是错误的,有哪些是值得其他同学学习的。这个制度有奖有罚,孩子们可以定期用抽奖卡片抽取相对应的礼物,抽奖环节大大提升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三年级五班班主任张梦新老师分享到,奖惩行为一定要有仪式感,在这里,让孩子们参与到班级奖惩机制的制定。让每个孩子都了解班级的奖惩机制,从而达到自我约束力。在落实的过程中大大提高孩子们的参与感,每次总结表扬都会有很隆重的仪式,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很可贵的。四年级五班班主任乔文老师分享,对于班级管理中的奖惩制度的制定,首先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们的特长及优点,分为A、B、C三个类别。根据自身的特点,对他们的要求以及任务也是不一样的,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根据表现,类别之间相互转换。从而达到同学们共同进步的效果。五年级四班班主任王绍普老师说,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使用班级奖励制度?其实目的是把班级一部分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成为榜样,去带动另外一部分被动消极的孩子,最终形成积极向上、张弛有度的班风。奖惩要分类,根据孩子们自身的特点,根据他们性格的不同,对他们奖励和惩罚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自尊心强的孩子,表扬的时候就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大肆褒奖,大大提高他的幸福感。同样,有一些顽皮的孩子,表扬的时候就要根据他的兴趣爱好下手,适当可以有一些物质奖励,或者是给他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给他们一种班级需要他,同学们认可他的集体荣誉感。六年级四班班主任杜海玲老师认为,班级管理的奖惩制度最重要的就是思想上的引领。班级里的每个孩子,根据对自身的了解,通过老师的引导,对自己立一个个小小的目标。将这些目标转化为他们的思想动力,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利用好学生们的自主管理,民主评议,一周一次总结。对于任务完成的同学盖章上榜。让孩子们自己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本次班主任工作交流会的内容便于操作,参考性强。让在场每一位班主任感受到分享的幸福,收获的快乐。班主任工作交流会既给班主任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让大家获得学习提升的机会,成为一个心中有理想,脚下有行动的老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好驾护好航。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677.html